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教育引導思政課教師筑牢理想信念,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7月4日至8日,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12名教師赴陜西延安、西安等地開展以“學習延安精神 踐行育人使命”為主題的紅色基地研學活動。我校外聘教學導師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顧宏松主任和謝貴兵副主任隨行參加了研學活動。出發前,校長助理、人文學院院長黃興專門組織召開動員會議。
研學活動合影
研學團隊首先來到了延安楊家嶺紅色教育基地,近距離參觀珍貴歷史實物、照片和文獻,重溫革命戰爭時期的崢嶸歲月。1938年至1943年,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和中共中央機關在楊家嶺居住。在這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指揮抗日戰爭敵后戰場并領導了解放戰爭,領導了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召開了黨的“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走進楊家嶺大門,左邊就是毛主席曾經種過的菜園,再往前走,就望見樸素壯觀的中央大禮堂。禮堂主席臺上方張貼著毛澤東和朱德的畫像,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里召開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除了中央大禮堂,楊家嶺還坐落著多孔窯洞,曾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舊居。當年正是在這樣條件簡陋的窯洞里,毛澤東提出了“窯洞里有馬克思主義”,強調了學習革命理論的重要性,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河。為了克服物質困難,他以身作則,開荒種地,倡導并踐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參觀中央大禮堂
參觀中共七大會議舊址
參觀楊家嶺毛澤東舊居
隨后,大家又來到棗園革命舊址,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嶺遷駐此地。在此居住期間,黨領導全國軍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并領導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團結,和平建國,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內戰作了充分準備。大家一起瞻仰了毛主席的棗園故居,窯洞里陳設極其簡陋,但毛澤東同志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堅定必勝信念,在這里他繼續領導了延安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并寫下《論聯合政府》、《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等光輝著作。
參觀延安棗園革命舊址
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延安精神貫穿歷史,走進偉大的新時代,融匯到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之中。在講解員的精彩講解下,思政教師們充分感悟了我們黨在延安十三年的崢嶸歲月,深刻理解了我們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把馬克思主義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一步步地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真正理解了“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新中國的搖籃”。大家表示要在今后的思政教學中將延安精神融進思政課堂,將延安精神講好、講深、講活。
參觀延安棗園革命舊址
參觀完延安革命舊址,研學團隊又來到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作為知青插隊的地方,大家參觀了梁家河村史館、知青舊居等地,詳細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艱苦奮斗、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曾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我走到哪里,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span>在那個物質匱乏、文化貧瘠的年代,青年習近平仍然堅持博覽群書,他住的窯洞炕沿上、鋪蓋上、枕頭邊上全都是書。既有《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也有《史記》、《三國志》等中國經典古籍,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常常將新華字典帶在身邊,為自身的成長打下了扎實根基。大家實地參觀了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這是習近平在知青時期帶領村民一起研制出來的,當時轟動了整個延川縣,沼氣解決了當地老百姓的照明、燒柴困難。大家了解到,在陜北插隊那些年,習近平什么苦活累活臟活險活都干過,而且搶著干。帶著村民打井,他兩腿踩在泥水里,一干就是好長時間,打淤地壩,他用手抓住夯石的繩子,用盡全力砸黃土,手掌磨得全是水泡。習近平在延安插隊的七年,帶頭踐行和弘揚了延安精神,賦予延安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為我們留下了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也為我們樹立了踐行和弘揚延安精神的典范。思政教師紛紛表示,一定要繼承和弘揚好延安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信念,進一步錘煉教書育人的過硬本領,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者、踐行者、教育者和宣傳者。
參觀梁家河村史館
參觀梁家河村史館
本次研學還組織參觀了南泥灣、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秦始皇陵兵馬俑、西安碑林博物館等地,大家進一步感受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以及中華文明五千年的燦爛輝煌,進一步增進了文化自信自強。
參觀南泥灣革命舊址
參觀黃帝陵
參觀西安碑林博物館
通過本次為期五日的“沉浸式”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將思想與紅色感悟相結合、課堂與紅色場館相融入、歷史與未來戰場相銜接,真正做到讓紅色成為大思政課的鮮明底色,助力思政課教師不斷提高育人本領,構建高質量育人體系,讓紅色基因深深融入青年學生的青春血脈,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供稿:馬克思主義學院)